繼續上回的話題,鮮乳中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就是醣類,主要的成份是乳糖。東方人有很高的比例喝鮮乳會拉度子,主要就是乳糖造成的。據統計大概有70%以上的東方人腸道內乳糖分解酵素缺乏,所以造成腸道的異常蠕動,就會拉肚子。但是如果願意逐漸增加每次的飲用量,其實腸道內的酵素是可以被激發的,當時間久了,就比較不會拉肚子了。這種現象就跟喝酒一樣,酒量不好的人其實若經常喝,也會刺激體內分泌"酒精去氫酵素",酒量就會增加。

鮮乳中的乳糖經過乳酸菌發酵後,會轉變成乳酸,優格或是優酪乳會酸酸的,就是這個成分。因為大約有3~4成的乳糖被轉化,所以相對就比較不會有拉肚子的現象。同時乳酸也是一個很好的抑菌成分,所以你會發現鮮乳一般的保存期限都大概在10天上下,而優酪乳可以達16天以上,就是這個道理。
 

matthewschoice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鮮奶,好像有點老調牙了!農委會在這三十年來推行民眾喝鮮乳,大家逐漸養成家中冰箱放鮮乳的生活習慣,一年也造就了120億的市場規模。不過這兩年,因為超商現煮咖啡跟泡沫紅茶店都流行喝咖啡拿鐵及紅茶拿鐵,造成業務用鮮乳市場蓬勃發展,合計將近150億。大家對鮮乳第一印象浮現的概念就是"營養",因為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質等等。有趣的是,對於優酪乳或是優格,大家的印象就是"健康",營養反而比較少人提。其實優酪乳或優格是用鮮乳或奶粉做成的,營養價值是更甚於鮮乳。

鮮乳中含有醣類、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五大營養素,被稱為完整營養食品。其中的脂肪含量大約在3.6%上下,脂肪的高低會影響到鮮乳口感的厚實。一般我們喝全脂鮮乳跟低脂鮮乳濃厚度會有差,就是在於脂肪含量的高低。其實炒青菜是最明顯的例子,若多放了一些油,青菜吃起來就會很滑潤,比較好吃。糕點也是一樣,奶油多放一點就會更香。
 
鮮乳中的脂肪經過乳酸菌發酵後,會更柔細化,會比在鮮乳中的分子更細膩,喝在嘴裡會感覺更滑潤。

matthewschoice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朋友常常問我,優格、優酪乳有什麼不同?碰到這樣的問題,老實說,一時之間還真難用幾個字來說明清楚。我想在這裡跟大家解釋一下之間的差異。

所謂的優格,英文就稱為Yogurt,在歐美國家對於這個字是有定義的。主要是要使用鮮乳、奶粉等乳製品(牛奶或是羊乳都可)以保加利亞桿菌(L.bulgaricus )及嗜熱鏈球菌(S.thermophilus)這兩株菌種所製的乳製品。但是在台灣、日本、大陸就沒有這麼嚴苛的定義,只要是乳酸菌或酵母菌等對於人體無害的菌種所製均可稱為發酵乳。
 
優格依據呈現的型態,可分為幾種。一種就是固態,外觀像布丁。市面上大部分這類商品都有添加糖、膠類、香料等添加物,英文稱這種形態產品叫為Set yogurt或是Hard yogurt,以統一AB乳果為代表。

matthewschoice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看到新聞報導,鳳梨最近因為天氣太熱,將鳳梨的表面曬傷了,造成外觀的爆裂,賣相差。價格直直落剩下每公斤4元。這種新聞處在台灣的大家應該都常常聽聞。前幾年香蕉沒有出口到大陸時,經常價格滑落到餵豬或餵軍人;柳丁也曾經是。每次聽到這樣的新聞,都為台灣農業產銷失衡而感到無比的難過。農委會官員空有一些想法,但是在落實上還是要透過民間力量協助環節才可以拴緊。當初會創業也跟是希望協助農民轉型,並讓產與銷之間的關係可以更緊密。 

 
鳳梨田裡我們都會發現果實會用紙包裹,主要就是要防止陽光曬傷

matthewschoice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觸商業周刊已經將近5年了多,那是在U公司時代。這幾年發現這個刊物,不斷地調整報導的內容及方向,刊物的地位已經有凌駕"天下"、"遠見"的趨勢。我最喜歡的單元是現在執行長"王文靜"小姐的短文,深具意義。

發現有些想法跟她不謀而合。這一期她的短文是以絲瓜與佛跳牆為題,探討事務的本質與形式的呈現。絲瓜的簡單,關鍵在食材的新鮮與時令,佛跳牆講究的是內容量的豪華和多元,但風味因集結太多食材反而口味顯得複雜。
 
常常在反思。小時候,餐廳裡都習慣加許多的味精來豐富食物的美味,但是高量的味精讓食物的原味盡失,甚至於搞得舌頭會麻,口渴,外國人說這個症狀是"中國餐飲症候群"。近年來,大家使用味精的頻率降低許多,甚至要求麵攤不要加味精。在家料理的時候,用所謂的雞精塊來取代,多少跟現代人逐漸重視食材的新鮮程度大有關係。

matthewschoice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到蘋果,大概每一個人都很清楚它有水果大王的稱號,原因很簡單,因為它的可溶性纖維、維他命C、鐵質含量都不低,在歐美國家,甚至都會推薦入菜或甜點的原料,最常見的就是蘋果派。

這一次選用的是日本青森的蘋果,它本身的甜度大約12度,酸度也剛好,直接生吃,有很高的脆度,在日本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台灣也不遑多讓。不用台灣的蘋果主要原因是蘋果屬於溫帶水果,台灣大部分的蘋果都種植在海拔1500公尺以上,對於水土保持個人有很深的疑慮。且台灣品種無論是青蘋果或是梨山的蜜蘋果,無論在風味上或是口感上與進口蘋果均居下風。我總認為,良好的氣候與環境,才能真正讓水果真正的風味呈現美味。就好像,玉井適合種植芒果、屏東種蓮霧、大湖種植草莓道理是一樣的。
 

matthewschoice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tthewschoice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前曾經跟大家介紹日本有一種頂級的糖---三盆糖,經過大家的討論有朋友在台北的微風超市可以購買到了!有機會大家可以去體驗一下這個商品。
 
前幾天到太康有機園區找李老師,他拿給我甘蔗漿(姑且先這樣稱呼,因為他的生產方式就是直接將他栽種的甘蔗汁,用鍋子熬煮6個小時精鍊出來的產物),要我跟優格搭配看看。原來他試圖地讓生產的甘蔗可以透過高溫蒸煮來濃縮,讓風味更好,並容易使用。

matthewschoice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氣象報導氣溫大約32度,頂著大太陽,浩浩蕩蕩來到太康有機專業區來找主人翁--李川牧老師。因為水果玉米即將要收成了。
 
 

matthewschoice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日本有一個很有名的素材,稱為"和三盆糖"。是流傳在香山縣200年以上純手工作法的糖。因為手工,所以很稀有;特別的是大部分都是使用在頂級的和菓子中。據到日本留學的雅心堂主人翁說,它的價格比一般糖貴5~10倍。不過風味相當甘醇,不會甜膩且食用後,嘴巴不會有微酸的感覺。
本人為何突然對於這個素材有興趣,一方面是因為多年前曾經在緯來日本台的料理東西軍節目中介紹過,一方面也是川牧有機農場李老師提供給我一種使用它的有機甘蔗汁所熬煮的糖引起我的興趣。這部份等下回我會深入說明。

matthewschoice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